5分快3所有规律  

你的位置:5分快3所有规律 > 新闻动态 >

《火线》编年史(8):配乐

发布日期:2024-12-21 10:57    点击次数:187

第二章:《火线》编年史(2):两个坏人

第五章:《火线》编年史(5):行业兴亡,匹夫有责

第八章

“就像把牛的乳房缝到我的脸上”

《火线》对美国社会的细致刻画和独特思考,得益于大卫·西蒙在从事影视行业之前的记者生活。

不过正因如此,西蒙在《火线》的片场是个严重的 “偏科生”:由于缺乏拍摄的相关知识,他一开始连哪个机器是干啥的都搞不清楚,尽管可以边学习边实践,但在一众专业人士中仍显得格格不入。

而另一方面,西蒙对演员说出口的台词却极为敏感,他也把自己比作团队的 “耳朵”。

既是“耳朵”, 《火线》的配乐便自然由他来负责。他干这差事也不是头一回,在上一部剧《街角》的音效剪辑过程中,西蒙就将一首叫《南纳什维尔蓝调》(South Nashville Blues)的歌作为片尾曲。当然,为了更贴合《街角》的故事,他修改了歌词里出现的地名,歌名也改为 《西巴尔的摩蓝调》(West Baltimore Blues)。

展开剩余88%

《南纳什维尔蓝调》收录在1996年的专辑《我感觉很好》(I Feel Alright)中,这张专辑的作者是一个叫 史蒂夫·厄尔(以下简称史蒂夫)的音乐家。

(史蒂夫·厄尔)

西蒙改编并把史蒂夫的歌作为商用,自是要征求他经纪人的同意。经纪人看完西蒙写的信后,很爽快地答应了。

经此一事,西蒙虽未见过史蒂夫本人,但对他的了解似乎更多了一分。

史蒂夫生于1955年,从小就展露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天分。在他的童年时期,美国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嬉皮士运动”。受此影响,他之后的人生,几乎完全符合现在的人对那个年代“文艺青年”的刻板印象。

史蒂夫16岁辍学,和同为音乐家的叔叔一起来到休斯敦,19岁时搬到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他白天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晚上则搞搞音乐。

从80年代起,他的事业开始有了起色,还在《太阳报》工作的西蒙也是在那时第一次在巴尔的摩的一家唱片店内听到了史蒂夫的热门单曲《铜头路》(Copperhead Road)。

(《铜头路》)

然而在那段时间,史蒂夫的个人生活却一塌糊涂。他结了四五次婚,每次都不欢而散。更糟糕的是,他染上了酒瘾和毒瘾。

虽然至今仍有不少人以为,酒精和毒品可以激发艺术的灵感,但它们对史蒂夫造成了实打实的伤害,他变得憔悴、消瘦、无法集中注意力,弹吉他的手也不再稳健。

1994年,他因非法持有海洛因、可卡因和武器入狱一年并接受强制戒毒,直到彻底康复后才复出。

(尽管史蒂夫戒毒成功,但毒品对他的恶劣影响却未因此终止,他的儿子贾斯汀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吸毒成瘾,贾斯汀后来也成为了音乐家,于2020年因吸毒过量去世,年仅38岁)

西蒙因为《街角》的片尾曲而对史蒂夫倍感亲近,当他写《火线》的剧本时,塑造了一个性格坚强的瘾君子。这个角色一开始在戒毒机构接受治疗,后来不仅克服了毒瘾,还帮助其他人进行戒毒。

在试镜的时候,西蒙和选角导演面了很多演员,但都不甚理想。

这时,西蒙想到了史蒂夫,他的经历和这个角色有相似之处。

于是,西蒙再次联系他的经纪人,通过他找到了史蒂夫。史蒂夫听罢来意,欣然应允。他虽不是专业演员,但也曾客串过电影,此时正在纳什维尔排练一部以反对死刑为主题的戏剧,并非全然没有表演基础。

(《火线》第一季第七集,史蒂夫饰演的角色)

西蒙和史蒂夫也就此开始合作,为了表示对史蒂夫的感谢和敬意,西蒙在《火线》第一季第十集的一段对白里,引用了他写的歌词。

在《火线》第一集首播时,他还邀请史蒂夫到他家中做客,一起观看。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happening (out)there. (It's just) too big a town”这两句话,出自史蒂夫1997年的歌曲《纽约市》(N.Y.C) )

而 史蒂夫则在《火线》第五季演唱了片头曲《留在洞中》(Way Down In the Hole),这首歌一直是《火线》的片头曲,只是每季的演唱者不同。它诞生的背后,也有一段故事。

《留在洞中》最早录制于1986年,是艺术家汤姆·韦茨(以下简称韦茨)为一部叫 《弗兰克的狂野岁月》(Frank’s Wild Years)的戏剧写的插曲。这部戏由韦茨和他的妻子凯瑟琳共同创作。

(韦茨和凯瑟琳)

《弗兰克的狂野岁月》讲的故事并不复杂:弗兰克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小镇,父母经营着一家当地的殡仪馆。弗兰克长大后不愿继承家业,便离开故乡,来到拉斯维加斯,想靠演奏手风琴闯出一番天地。他在服装店里打过工、才艺比赛中得过奖、在赌桌上的手气也很不错,但他挣来的钱却被一个卖香烟的女服务生尽数骗走。

在这部戏的最后,穷困潦倒的弗兰克在公园的一张长椅上睡着了。在梦中,他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回到镇上的小酒馆里向江东父老们吹嘘着在拉斯维加斯的风光事迹,但吹到一半,弗兰克却改口说刚刚撒了谎,自己并没有取得成功。他本以为会遭到嘲笑或辱骂,但他的朋友们都上前宽慰他。

弗兰克醒来,决定重新开始,好好生活。

韦茨曾在采访中说,《弗兰克的狂野岁月》是一个标准的 “奥德赛式”的剧本。

奥德赛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在远征特洛伊时曾献木马计破城,战争结束后历经十年冒险终于回家,这也与弗兰克的梦境相对应。当然,这个结尾其实很像是我国古代“黄粱一梦”的典故。

(1987年,韦茨发行了《弗兰克的狂野岁月》的同名专辑,收录了包括《留在洞中》在内的所有插曲)

西蒙在确定《火线》的片头曲时,在《留在洞中》和韦茨在1999年的一首《到骡子后面去》(Get Behind The Mule)中纠结了一阵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前者。

按西蒙自己的说法,这首歌暗示了“无处不在的痛苦和繁重单调的工作”,有一种 “痛苦和感染力”。

而弗兰克的故事,其实也和史蒂夫因吸毒入狱时的人生、以及《火线》里瘾君子们的剧情有某种共性: 他们都有过春风得意的日子,但当下却困于所溺,在大梦一场后如何继续生活,是各人的缘法和造化了。

敲定片头曲后,西蒙照例写信给韦茨的经纪人,征求对方的同意,但这件事却一直没有下文。

原来,韦茨平生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曾在1981年把自己的歌用在一则狗粮广告上。他认为,自己的艺术作品被放到大众媒体上是一件痛苦和屈辱的事,这只会让别人听到他的歌时联想起卫生纸或是多力多滋, “就像把牛的乳房缝到我的脸上”。打那以后,他对歌曲商用一事慎之又慎。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韦茨以演员的身份出演过多部电影,1993年还因《银色·性·男女》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群像表演奖)

又过了好几个星期,韦茨这才决定看看《火线》的样片。可他这人不仅对“艺术和商业”的看法有些陈旧,而且也不会摆弄科技设备。西蒙寄来的磁带需要用家用录像系统(VHS)播放,韦茨家里虽有VHS,但平时都是妻子凯瑟琳在用,正好那几天凯瑟琳有事不在,韦茨只好等她回来后再看。

好在他看完样片后,倒是很快回电,表示同意。

此时已快到2002年6月,《火线》第一季(首播时间是6月2号)总算在播出前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未完待续)



Powered by 5分快3所有规律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